|
![]() 埋怨不是Oxygen! “埋怨”,我们在圣经第一次看见是以希伯来文出现。在希伯来文中,意思是那人正在向某个人喃喃诉苦、低声抱怨。埋怨,往往就是人们常说出口的一些怨言。 有的人每隔不到十分钟,就需要向身边的亲友,家人,同事,甚至是老板说埋怨的话,他们不断为自己认为不好,不公平的处境,开起了句句怨言的“喇叭”。让我们也想想看,自己是否会无意中将“埋怨”当成每天必须的“Oxygen”?好像不埋怨就无法活得好,越埋怨就越“欢喜快乐”?难道“埋怨”真的是“Oxygen”? 今天我持别想谈的是青少年人对父母亲的埋怨。我发现真的有很多孩子对父母“不满”,觉得父母这不好,那不该,言语行为伤透父母心。而很多时候,我们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埋怨是过了份,甚至是强词夺理的。当我们发怨言时,心往往特别刚硬,不肯好好聆听上帝的教导,更别说冷静地来到上帝面前认罪悔改了。埋怨,一定不是上帝喜悦的事;埋怨也不会让我们成长;埋怨时,心中的空虚感还会越来越大。。。。。。所以啊,埋怨绝对不应该是“Oxygen”! 失去脚的芭蕾舞少女 我曾观看过一部由残障人士所演出的真人基督徒电影。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喜欢跳芭蕾舞的阳光少女。芭蕾舞几乎是她生命中的一切。一天,一场车祸夺走了那她那双舞台上缺不得的脚。从此以后,她无法在那金光闪闪的芭蕾舞台上继续她的演艺生涯。 她坐在轮椅上,成了一个24小时都得靠人帮助才能活动的病人。无论是上学或是睡觉,她都跟常人不一样。上学,她得靠父母亲那辆特别的病人车;睡觉,每两小时,母亲就需要为她翻身。在这过程中,她仍会埋怨那任劳任怨的母亲,恶毒、尖酸的言语伤透了父母心。然而,母亲知道女儿心中的痛苦,她选择继续帮助这生理心理皆生病了的女儿。 最后,靠 母亲的大爱,及她无数的泪水,这女孩终于成功地与自己的朋友们戴上人人羡慕的四方帽。在接受大学毕业证书的那一刻,她说了一句令人感动和值得深思的话语:不 要认为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,都是理所当然的。是啊!在我们埋怨父母亲,没满足我们的需求或期待时,我们是否把他们的付出,视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呢? 我自小就因为生病,成了医院的常客。我感谢我的家人,特别是我的父母亲,每回带我这“病猫”到医院看病时,都显得特别耐心。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父母亲,都是上 帝美好的安排。我想,我们真的不应该有“父母‘理当’爱我”的想法啊! 当然,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,但是,我们得学习,别拿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父母,跟邻家小孩、学校同学、甚至是堂、表兄弟姐妹的父母作比较。比外貌、身材、打扮、身家、学历、脾气、个性等,这不但无济于事,更会使我们心生埋怨和不敬! 小时候的我们都爱吵父母买糖果给我们吃。我想,父母亲也爱吃“糖”,他们也希望可以吃到我们给他们言语上的“糖”,而不是那一次又一次,伤害父母心,声声埋怨的“毒药”!我们应该学习把那声声的“毒药”,化为能带给家庭更多爱的“蜜糖”啊! 青少年人常埋怨父母什么呢? A.“印钞票”型的要求 很多孩子仍然无法理解父母“赚钱辛苦”,把父母看成理所当然有求必应的“提款机”。在这物质生活丰裕的现今社会,商家们绞尽脑汁要把钱从消费者的口袋转至他们的口袋,耍的花样层出不穷。。。。。。然而,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过奢华的生活,不是每个父母都可以跟上时代经济的脚步。一般的父母仍要开源节流,身为孩子的,有必要在零用钱上做好规划。此外,还得避免爱慕虚荣,不可以看到别人有什么,自己就盲目追求,一旦无法从父母身上“吵得”所要的,就开始高唱埋怨之歌!这是要不得的行为。 B.“巫婆型”的外貌? 曾听过这麽一个故事:有个母亲,为了在一场火灾中救出自己的女儿,脸被烧毁了。她牺牲自己那美丽动人的外貌,来换取自己女儿的生命。这小女儿一天天长大了, 也开始懂事了。但是,她却不喜欢母亲送她到学校,因怕同学看到母亲的外貌后,会嘲笑她。最后,当她知道母亲这丑陋外貌的来历时,她哭了,她知道自己错了。原来自己的母亲是如此疼爱自己。人的外貌长相都是天生的,况且人总有老去的一天,身为儿女的绝不可嫌弃父母的样貌身材啊! C.“厨神”型的期待? 不少孩子会埋怨父母亲所煮的饭菜。说实的,很多孩子都吃腻了那三餐大同小异,没多差别的菜肴,一个星期七天,来来去去都是那几样,有的孩子就开始在嘴边说起那既难听又伤父母心的话了,也有的孩子干脆罢吃以示抗议。其实,父母亲忙碌为我们预备的每一顿饭菜,往往都是希望我们可以吃了健康,并开心享用。然而,很多孩子倒喜欢起外边的食物,爱上速食店里的快餐,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!别忘了,很多父母还是下班后拖着疲累的身体,还要费心尽力地做饭,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! D.“老爷车”的衣著与打扮? 部分父母亲小时是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,书也读得不多,收入可能仅够维持生计。捨不得花钱的他们认为那一副“老爷车”的打扮无所谓,却不知孩子竟会嫌弃,怕父母一身的“古装”会让自己在朋友同学面前丢脸!的确有孩子在出席学校家长日时,大大埋怨甚至责备父母亲的穿着打扮,恨不得父母立刻消失在自己和同学的眼前。难道父母亲那“老爷车” 的穿着乃十恶不赦?犯了滔天大罪?有这等心态的孩子需反省,我想我们可以建议父母可以如何穿如何打扮,但却仍要尊重他们的选择。很多时候,这些“24孝”父母省吃俭用,还是为了要多存些钱买孩子日夜要求的“ 必要品”,如:名牌手机,名牌数码相机,手提电脑等,更有父母是要多存钱,以让孩子在将来可接受更高的教育。做孩子的,怎可以不了解其中的苦心? E.“喇叭型”的父母? 很多青少年都有同感:怎么父母亲如此不谅解我们年轻的一代呢?怎么一天比一天啰嗦?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限制?我都还没张口,他就一声“NO”了?不同的年龄层的确有不同的想法与做法。青少年与父母都有必要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。我们可以耐心地向父母表达我们心里所想的,同时花心机去了解父母亲的想法和心情,别只放眼看自己认为好,认为对的事情。父母亲对孩子往往是有期望的,希望孩子安份守己、认真学习、出人头地,甚至青出于蓝,自然会担心孩子功课不好,品行不好,交友不慎、误入歧途等。因此,多啰嗦两句,不足为奇!也有很多父母想把自己的经验化为句句的劝告,奉劝孩子,但孩子就是嫌他们太啰嗦了。其实啊,无论父母亲如何啰嗦,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,身为孩子的是应该体恤这份心情。 F.“本事型”的埋怨? 很多孩子喜欢拿自己父母亲的“本事”与其他同学的父母比较。我们希望自己父母亲的学历比其他人的父母亲高。记得在求学时,有位同学是从渔村来城市求学的,他父亲学历不高,是一位渔夫。就因他在表格上填写了父亲是位“渔夫”,以至班上较皮的同学都拿这当笑话来取笑他。“职业不分贵贱”,无论是渔夫、农夫、清洁工人、卖菜的、卖猪肉的都应当被尊敬!也许我们父母的学历的确不高,但是,我们一样要为他们的付出感恩,他们付出的精神、时间、体力、是血汗,都是为了使这个家更美好。因此啊,身为子女的,绝不可以轻看自己的父母亲! G.“贵族”型的埋怨? “妈,邻家的晓婷有最新款,最流行的手机了。我也要换一台。。。。。。”“你的手机挺新的,怎么要换手机呢?不可以啦~”“妈,你太‘老土’了,一直让我用那么旧款的手机,你很过份哩!”以上并非夸张式对白,的确有很多孩子因无法满足虚荣心而埋怨父母。好好问问自己:我们是否时常把父母亲当成永无止境的圣诞老人呢?我曾听过一位传道人的故事。他小时候,家里很贫苦。每一次用餐,母亲总是很快地把孩子不爱吃的鸡屁股夹到自己的碗里来。孩子们渐渐长大了,以为母亲最喜欢吃鸡屁股,所以,每回吃饭时,都是快速地把鸡屁股夹进母亲的碗里。有一天,这传道人问起母亲为何如此喜欢吃鸡屁股?母亲望了望他,笑笑说:“其实,我更喜欢吃鸡腿啊!”我想,父母亲也与我们一样想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。但,基于能力有限,父母亲除了不可缺少的日常开销以外,还得为将来打算,这都不是容易的事,身为孩子的需要学习体谅,别让物欲冲昏了头脑才是。
埋怨小测验
评分方式
如果B选项较多:
如果C选项比较多:
小小见证 我,来自一个充满鱼腥味的渔村。童年的我,没有太多贵重的玩具。一只摺的纸飞机,一支到海边钓螃蟹的钓竿,一辆已生锈的脚踏车,一回的雨天,我就这样渡过我的童年。 中学时期,我随父亲离开充满美好回忆的家乡,来到了一个小城市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每次週末上主日学时,看其他小孩都拿最新款的玩具、手机,甚至是我最喜欢的芭比娃娃,心里总是羡慕不已。虽然,朋友们每次只肯借我玩几分钟,但,我已经很开心了。 有一次,我与家人到购物中心,我突然看上了一个身穿日本传统和服的芭比娃娃。我没看价钱,就把那架子上的芭比娃娃往手上抱,吵爸妈给我买一个。 “霖,这芭比娃娃太贵了。爸妈实在不能买给你。” “对呀,你的玩具这样多,我们就不要买这玩具了,好吗?”。 这几句话, 如今回想起来,觉得很有道理。但,对当时的我而言,没有这芭比娃娃,我几乎无法生活下去!我说了一句相当伤人的话:“为什么其他小孩有他们喜欢的玩具?我,你们的女儿就是不可以?” “霖,我们实在没有能力买这玩具给你啊!听妈的话,把这芭比娃娃放回原位,好吗?”父母亲苦苦地哀求我。 我觉得很无奈,很勉强答应了。 那个星期天, 我依旧到教会去,但,“心”仍然在那芭比娃娃上。 “霖霖,是时候回家了。”母亲走到我身旁,轻轻的对我说道。 “为什么?”我瞪了母亲一眼,继续说道。 “小宝贝,怎么啦?”母亲关心的问道。 “为什么他们可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,我却不可以?为什麽你连买个玩具给我都不肯?”年幼不懂事的我指 朋友们的玩具,继续埋怨起父母亲来了。 如今长大了,当年的那一幕还是清晰留在我脑海裡。但我明白当年的埋怨是不对、不成熟的。没有芭比娃娃的我依然活得很好、很充实啊! 文章来源:98期青春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