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![]() 考试背后的秘密 谈到考试,学生都会问为什么要考试?考试是谁发明的?考试是为了学生好还是学校好呢?老师和父母都会给无数个理由说服学生。每当考试时,我们都会想“可不可以不要去考试啊!”、“考试好烦啊!”或是“今天要考试了,我忘记了!”不知你是哪种情况呢?考试前,你又会做什么准备?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考试背后的秘密吧! 考试症候群 「每天早上我会在两种情绪中挣扎,一种是要很早起来,到学校之后再复习一遍今天考试的范围,这样可能可以勉强熬过今天的考试;另一种情绪是继续睡吧!如果超过八点还没起床,就以病假逃过今天的考试。」你也有考试病吗?看看自己是属于以下哪一类?这些病又该怎么治呢?
以上三种考试病,都是病得比较夸张,或许你刚刚感染上其中又或者你同时染上两型,病征还未如此严重,那你要赶紧根治,以后病毒侵独身心过久,造成终身伤害。 病根其实在于:被环境欺骗,无厘头扩大考试代表的意义。虽然我很不想这么说,但事实真相是,考卷分数本身根本没什么意义!不要说是决定人的价值,就连是否可以测验出学习成果,都值得怀疑?所以即使你不及格,也不代表你什么都没学会,但不及格的分数,往往会造成学习心情上的严重挫折。 老实说,躲掉病毒的方法,首先就是清醒过来,认清楚究竟「分数实质的意义」在哪里?例如一张考卷四十分,真正的意义不在分数,而在内容,仔细审视一遍考卷的内容,分辨出哪些题目真的不会?答对也可能是猜对,答错可能是因为粗心或紧张,有时候是题目的意思没有看懂,总之一题一题的分辨,然后找寻正确的思考与答案,好好整理出一张考卷呈现的真实意义:了解哪些地方没学好。整理完,在课本标示一下,就可以完全抛诸脑后了。如果你是没时间唸完这么多书,那就更不用为考不好而难过,而是要想想怎么唸书更有效率?或者先从哪科唸起比较实际等等…。 年轻的你,心灵尚未成熟,对自己的认识也还在摸索,其实确地抓到一个平衡点:花多少时间、心力追求课业成绩?花多少时间、心力摸索寻找自己的梦想?我不能给你明确的答案,但我希望你能坦然地面对这样的挣扎,在挣扎的过程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。不要轻易地忽略内心渴望的声音,也不要轻易弃守学校的学习生活,努力追寻答案吧! 文章来源:林慈翎著《森林尽头的秘密》校园书房出版社 考试的由来 你们知道考试是由谁发明的吗? 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。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,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。考试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。当人们需要测度、甄别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差异以“选贤与能”的时候,便产生了考试。自古以来,中国就很重视人才的选拔,而人类选才的方法不外乎两类:一为推荐,二为考试。推荐有如相马,考试则如赛马,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常无。如果未受到推荐者的青睐,不少千里马可能老死于槽枥之间。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:“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,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。穷流溯源,英国的考试制度,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。所以,中国的考试制度,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制度。”中国是一个考试古国,具有丰富的考试历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。了解考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,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考试,也有助于考试的改革和完善。 为什么学校要考试呢? 自然为了要知道学生学习的成绩怎么样。学生学了一段时期,对于所学的东西理解得透不透,练习得熟不熟,教师要在心中有个数,所以要考试。 这样回答当然不错。可是教师天天跟学生在一起,课堂里时常向他们提问题,让他们作练习,课外除了给他们安排适当又适量的作业,还在共同生活中经常跟他们接触,因此,他们对于所学的东西理解得透不透,练习得熟不熟,教师心中应该早就有数,不待考试而知。那么为什么还要考试呢? 那只能这样回答:在教了较长一段时期之后,要更明确地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,所以要考试。假如这样的回答可以满意,那么有个期终考试,或者加个期中考试,就够了,再不用有别的考试了。 考试过后,教师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了,谁谁谁“优”“良”“中”“可”“劣”或者谁谁谁各得多少分数评出来了,事情是不是就此完了呢? 事情并没有完,还有非干不可的。对于“中”以下的或者六十分以下的学生,总得多动些脑筋,多花些工夫,使他们下一届考试的成绩不再在“以下”之列呀。学校固然没有标榜“本校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优等学生”,但是就教育事业的全局而言,或者就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,学校都得保证学生的成绩不在“以下”之列。 考得好,分数多,固然是学习得好的证明,可是决不该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。如果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,会有怎样的后果呢?我想,那就会在学生心头形成压迫之感,好像欠了还不清的债,总不得轻松舒坦,这是一。其次,可能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看做敲门砖。假如真看做敲门砖,那么不管门敲得开敲不开,手里的砖总是要丢掉的。第三,可能有极少数的学生存着顺利过关的想头,采取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应付考试。那更是有关品德的问题了。 学校和老师期望学生全都学习得好,这种期望是非常值得铭感的,但是千万不可拿考试和分数来做鼓励学习的手段。鼓励学习,无须外求,就在指导学习中使学生受到鼓励,可能最有实效。循循善诱,教学相长,学生如坐春风,如入胜境,自然乐于学习,勤于学习。思考问题,试作实验,老师只给简要的提示,学生须作艰辛的努力才能解决;当解决的时候,学生的欢快好比爬上了峨嵋的金顶,正是继续努力的推动力。我料想,这样的佳况在好些学校里以已经实现;而在不远的将来,由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勤勉,将会普遍实现。 那时候当然还是要考试,还是要计算分数,但是大家绝不把考试和分数挂在口头了。学生将会把考试看得稀松平常,今天考也好,明天考也好,不藐视也不重视,只是个我行我素。为什么能够如此?因为他们越是认真学习,越能明白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。 资料来源:http://edu.qq.com/a/20150303/048206.htm 各科学习秘籍,帮助温习
考前饮食8大忌
资料来源:http://www.meishichina.com/Health/CommonSense/201105/100956_2.html
考试前饮食注意事项:
相反,鱼肉类食物太多,对于精神压力大、脑力劳动负担沉重的人来说,绝对不是什么好事。吃高蛋白食物会给胃和肝脏带来较大的压力,会给消化系统带来沉重负担。 专家提醒家长,压力越大,就越需要吃清淡简单的食物,尽量降低消化系统对人体精力和能量的消耗,才能保证饭后不至于昏昏欲睡,脑力效率下降。因此,孩子考试期间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如彻底煮熟的淀粉类食物,各种煮熟的蔬菜等。 除了饮食,应该还要注意休息。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消除大脑疲劳,提高学习效率,对保护脑组织细胞亦有裨益,还有助于将已获得的知识信息巩固在大脑的「记忆仓库」中。 资料来源:https://read01.com/5JDNRm.html 最后,希望这篇文章对家长和考生有所帮助。小六生检定考试以及PT3考试即将来临,考生们加把劲做最后的冲刺吧! 大家别忘了在努力学习同时,要记得休息。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千万不要忽略!预祝所有考生考试顺利! 愿神赐福与你们! |